濁度的單位有哪些,其關系如何
濁度是水的感官檢查的重要指標,出版于1946年的美G《水和廢水檢驗標準方法》第9版,對濁度的定義與單位是如下描述和規定的:水的濁度是由于懸浮物、細小的有機物和微生物等造成的。蒸餾水中含硅藻土為濁度1度。
在較長的時間內,使用硅藻土、白陶土配制濁度標準物,它們懸浮于水中,因此,將水中懸浮物1mg/L與濁度1度等值看待,濁度單位也用mg/L。
杰克遜燭光濁度計曾被作為濁度的測定依據,其單位為JTU(杰克遜濁度單位)。該法使用有刻度的玻璃管,一支標準蠟燭,規定蠟燭的原料為蜂蠟與鯨蠟混合澆灌,其燃燒損失量為114~126gr/h(gr為grain縮寫)相當7.89~8.16g/h,管底需磨光,距燭光3in(76.2mm),將水樣倒入管中,直到觀察不到火焰時,記取管上刻度,查表可得到濁度JTU,其濁度值與度或mg/L相同。
利用比濁方法測量水的濁度有不同形式的儀器,均需與杰克遜燭光濁度計比較,進行校驗。該法可測20~1000度濁度。
ISO 7027-1984《水質 濁度的測定》指出,液體的濁度是由于不溶解物質的存在而引起的。對于濁度的測量方法指出,可通過測量穿透液體的光通量衰減或測量散射光強度求出。前者適于測量污水等高濁廢水:后者適于測量低濁度水(但是也能測高濁度水)。
對中空纖維反滲透膜元件,應使入口水濁度<0.2FNU;對卷式反滲透膜元件入口水濁度應<0.3FNU。
反滲透系統如何計算脫鹽率?
反滲透系統中,脫鹽率是反滲透系統對鹽的整體脫除率,它受到溫度、離子種類、回收率、膜種類以及其他各種設計因素的影響,因而不同的反滲透系統的系統脫鹽率是不一樣的,其計算公式為:
系統脫鹽率=(總的給水含鹽量-總的產水含鹽量)/總的給水含鹽量×100%
有時出于方便的原因,也可以用下列公式來近似估算系統脫鹽率
系統脫鹽率=(總的給水導電度-總的產水導電度)/總的給水導電度×100%
以此近似估算得到的系統脫鹽率往往低于實際系統脫鹽率,因此經常在反滲透系統驗收時引起爭議。